手机看资讯
关注微信看猛料
365淘房 谢子寒 三圣古寺的传说历史深远,起源于宋代。流传甚广的有三圣古寺的溯源、白果神树的传说、娘娘殿的传说、紫燕洞的传说、结庐守孝的传说等,所有传说无不推崇着恪守孝道、与人为善的思想精髓,皆因三圣古寺传承的佛教文化而栩栩如生。
![]() 佛教文化传承千年 倾听源自三圣古寺的传说 |
“白马山三圣古寺”座落在芜湖市弋江区火龙街道境内白马山尖东坡上,有千年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此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为便利。皖赣、宁铜两条铁路穿境而过,火龙岗镇双向六车道标准为一级公路205国道在境内贯穿9.6公里;湾石路、芜石路将火龙岗镇与芜湖市连为一体,澛石公路直接芜湖市的繁华地段——中山路步行街;芜马沿江高速公路在火龙岗穿越13公里,且设有进出口;境内建有镇、村级公路16条,通车里程77.2公里,实现了村村通路、路路相通,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
境内湖、塘、沟、渠纵横密布,圩田平展、岗丘起伏。白马山、娘家山等大小山麓丛林叠翠,清新雅致,黑沙湖、南塘湖等大小湖塘,碧波荡漾,山水一色,相映成趣。自宋代开山以来,此山此寺,素以风景宜人和诸多美丽传说享誉江城,其中“白马洞天”更是“芜湖古八景”之一,闻名遐迩。“道泥山”、“天子港”、“九嘴十八弯”、“白马山出孝子”、“白果神树”等古老神话和传说在皖南一带广为流传。
三圣古寺矗立在白马山巅,和新建的白马寺遥相呼应。寺内怪石嶙峋,鸟声嘤嘤,翠竹丛生,松柏成荫,又有著名的“海豚望月”、“鳄鱼觅食”、“神龟探路”、“紫燕洞”等自然与传说景观。新建成的“世界和平千年弥陀塔”,塔高45米,七层八面,成为三圣古寺千年标志性建筑。
![]() 佛教文化传承千年 倾听源自三圣古寺的传说 |
每年农历三月十九,在三圣古寺还有一场盛大的庙会,四乡八邑的人们纷至沓来,朝山敬佛,进香礼佛已经成为远近居民的一种风俗。 “白马山三圣古寺的传说”主要流传在弋江区境内的白马、新义、善瑞、石跪境内,直至南陵、芜湖、繁昌等县。
传说白马山三圣古寺始建于北宋年间,宋徽宗曾提笔赐书“三圣古寺”。到了元朝,“三圣古寺”和“白马洞天”已经成为当地的著名的景点。明初,“三圣古寺”又被赐额为“护明寺”。明代成化年间,僧人志宽募缘将三圣寺修葺一新,是一座规模很大的殿宇。明亡后,护明寺倾废。三圣古寺几经战乱破坏,屡次修复,最后一次修复是1993年7月,由慈云老法师主持寺院的修复工作。整个修复工程历时一年半,1995年初,焕然一新的三圣古寺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当时芜湖县最大的一座寺庙。2009年后,释界空法师主持三圣古寺的佛事和修复工作,使庙宇规模和影响得到进一步发展,由其挖掘整理的关于“三圣古寺”的许多传说得以很好的传承和保护。
白马山名的由来,本身就是一个传说,山高五十丈,周九里。相传古代有仙人乘白马停驻于此而化成山。远望山形恰如天马行空,状甚雄伟。
![]() 佛教文化传承千年 倾听源自三圣古寺的传说 |
北宋年间,有三位得道高僧路过鸠兹(芜湖古城),行至白马山时,被“白马洞天”美丽的风景所吸引。正欲上山寻仙访道时,天空电闪雷鸣、突降暴雨,三人连忙躲进山角旁的一棵白果树下。正在这时,只见天空白光一闪,响起一声炸雷,将白果树拦腰劈倒,而三位和尚却安然无恙。其中一位和尚突然看见西方有佛光闪烁,隐约中似乎看见了观音菩萨正在对他们微笑,三人方知是菩萨的护佑,以此山为灵山,便驻席白马山结庐修行。当地百姓知道此事后,便在他们躲雨的地方盖了一座寺庙,方便那些善男信女们进香、躲雨。后人为了纪念三位高僧,为寺院题名为“三圣寺”。此事传到了宋徽宗的耳中,宋徽宗欣然提笔赐书“三圣古寺”。一时间,香火十分兴旺。到了元朝,“三圣古寺”和“白马洞天”已经成为当地的著名的景点。明初,三圣寺又被赐额为“护明寺”。
在三圣古寺的东边有一座娘娘殿,相传为祀宋端宗未婚妻施氏女殉节而建。殿宇巍峨,香火旺盛。殿中的白果树(银杏树),高十二、三丈,围五丈余,果实无心,秋冬不凋,在城里或江上望之,隐然如旁起一峰。据说这株古树已有千年历史,挺立山头,亭亭如草盖。它同繁昌县铜山寺白果树遥遥相望,是一对姐妹树。芜湖人从外地归来,很远就能看到白马山的白果树,一看到白果树就意味着到了家,所以当时的人们把白果树当作芜湖的标志。
传说在三圣古寺的山下方不远处有个紫燕洞,当地人称燕巢洞,冬天有紫燕集来过冬,春暖飞去。当地有以牛饼祭洞神的风俗。南朝宋孝武帝大明七年(463年),下令封洞禁祭洞神,紫燕从此不复来集。至今这个洞口还是封闭的。按此时间推算,“白马洞天”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
![]() 佛教文化传承千年 倾听源自三圣古寺的传说 |
另一说三圣古寺山西坡的“仙人洞”,就是芜湖古八景之一的“白马洞天”。攀崖而下,洞深约五十余米,空间约有四间瓦房那样大。石隙间有泉水下滴,来游的人都要用泉水洗一下眼镜,据说可使眼镜格外明亮。在洞口听一位老人说,这个洞不是“仙人洞”,原来的“仙人洞”深不可测,早已堵塞无踪。这个洞很可能就是《芜湖县志》上说的“紫燕洞”。每年春天,紫燕归来,留恋旧巢,呢喃细语。
又一则传说源于三圣古寺:那是一九三四年农历三月十九日的事。这一天原是五宫的生日,因三圣寺有传统的一年一度的庙会,国民党芜湖县政府在这天举行了一场“孝子出山仪式”。消息一传开,顿时轰动江城及附近各县,远近很多老百姓到白马山来赶集和看热闹了。和每年庙会一样,从山脚下,至寺院里,到处都是人群。山上的一座坟墓旁有一间低矮的草房,那位孝子就是在此“结庐守孝”三年的。当孝子从孝庐里走出来,国民党安徽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兼芜湖县长王铸人主持了仪式并讲了话,专门题写了一只木质大匾额。上面镌文曰“孝子不匮”。用的是《左传》上《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典故。孝子出庐后,一眨眼功夫,草庐上稻草被人拽光了。说是把这草带回家可以辟邪消灾,降幅长寿。
如今的“三圣古寺”殿宇巍峨,宝刹庄严,先后兴建大雄宝殿、三圣殿、韦陀殿、念佛堂等建筑,寺院的佛教文化和诸多美丽传说深刻地影响着周边的居民。孝道文化在佛教文化中是一个耀眼的亮点,其次在当地村民的民俗生活上也有很大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三圣寺娘娘殿供奉的五宫圣母相传求子极为灵验,常年前来许愿还香的人络绎不绝。
“白马山三圣古寺的传说”因其流传历史深远,流传范围广,流传区域位置优越,传说故事经典,传说内容丰富,涵盖自然景观、人物故事、风土人情、文人墨客、诗词歌赋等多样文化元素,多以推崇礼佛信善为主。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三圣古寺被评为国家2A级旅游景点和白马寺不断扩大与修复后,游客和香客成倍增长,信众云集,香火鼎盛。以三圣古寺为载体的佛教文化或因三圣古寺而衍生的动人传说故事,在民间、民俗诸多方面深刻地影响着当地和周边及皖南一带的民众。经典的传说故事与白马山传统庙会与三圣古寺佛教文化与当地民俗文化有机结合,形成特有的民风民俗和庙会经济,在皖南乃至华东一带已颇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