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资讯
关注微信看猛料
芜湖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是: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融入长江经济带便捷高效、安全智能、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促进区域交通运输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
![]() |
一、“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情况。
“十二五”以来,芜湖市交通运输行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过江通道方面。1 座通道(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建成通车,2 座通道(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商合杭高铁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在建,2 座通道(城南过江隧道、泰山路长江公路大桥)正开展前期工作。
二是高速铁路方面。宁安高铁、合福高铁于 2015 年通车运营,皖赣新建双线芜宣段、商合杭高铁分别于2013 年 11 月、2014 年 12 月开工建设。同时,芜湖市加快普通铁路建设,庐铜铁路、合芜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相继开工。
三是高等级公路方面。3条高速(芜湖至雁翅、铜陵长江公铁大桥接线、铜南宣)建成通车,2条高速(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北沿江高速无为段)在建,芜湖至黄山高速开展前期工作。实现县县通高速。
普通公路里程迈上万公里,达到10898 公里,较“十一五”末新增里程 2105 公里,其中国道、省道规划里程为1098公里,实现了县县通国道,镇镇通省道。
四是航运建设方面。31公里III 级航道芜申运河、44公里II 级航道合裕线基本完成,与长江黄金水道在市域形成“十”字型交汇;并与市内三条重要航道(兆西河、青弋江、漳河)共同组成内河交通网。截至 2015 年底,水运建设完成投资达65.6 亿元,远超“十一五”期投资总额。
五是民用航空方面。2015年 10 月底,获得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复,为2016年12月24日正式开工建设奠定了基础。
“十二五”完成交通投资 530亿元,约为“十一五”期投资额的 2.6倍,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运输服务持续提升,交通运输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得到极大改善,有效支撑了芜湖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尽管“十二五”期间综合交通建设取得很大进步,部分指标位于全省前列,但与江苏、浙江先进城市相比,我们还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
一是过江通道依然偏少。2000年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建成后,芜湖素称华东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为南京)。但是短短的十五年,从江苏南通到安徽安庆,每一个江边城市至少有一座长江大桥。尤其安庆公路、铁路过江通道加快规划建设,华东地区安徽段未来呈现芜湖、安庆两大过江通道,因此,芜湖的过江通道地位有弱化趋势。为此,我们要谋划推进全国性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过江通道稀缺资源建设,才能夯实芜湖市域交通枢纽地位。二是公路网络结构不尽合理。高速公路、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占总公路里程(10898公里)分别是1.7%和9.3%,指标较低,与芜湖现代化大城市和安徽核心城市地位不匹配。
二、“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主要任务
1、总体目标
到 2020 年,形成“联通周边、过江畅通、衔接高效、便捷安全、绿色智能、服务优质”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交通运输衔接更加高效,综合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智慧交通水平不断提高。绿色交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安全应急、安全监管和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交通运输发展总体适应芜湖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2、实施“13-1-8-1”战略
新建、改造重要交通线网1300公里以上。包括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 265 公里,普通国省干线改扩建 575 公里,航道整治 93 公里,新建铁路、电气化改造既有铁路 392 公里。
新建1座民用机场。新建芜湖宣城民用机场,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同时,建设无为、南陵等通用机场,推进民用航空跨越发展。
交通运输各项投资超过800亿元。公路382亿元,城市公共交通89亿元(含轨道交通70.5亿元,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8亿元),铁路203亿元,水运63亿元,交通场站枢纽 92亿元,信息化1.9亿元。
发展成为我国一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融入长江经济带便捷高效、安全智能、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促进长江流域交通运输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
通过“十三五”综合交通规划建设,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关心支持下,我们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芜湖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精神和要求,加快与长三角及合肥等省内城市联动发展,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返回芜湖365淘房>>